top of page

冥想 簡介和紀錄


早起打了一篇冥想的紀錄,最近都十分早起不知道是不是和開始三次冥想有關係 :P

=========背景=========

我目前還是喜歡用冥想這詞,我自己目前是沒有宗教信仰,但也不是無神論者(多神或是泛靈,行嗎?)

對於台灣或是亞洲,冥想打坐常常和宗教信仰有關而感到沒有興趣,

至少我在台灣時,聽到打坐或是禪修,下意識就怕被拉近宗教場所洗腦就出家了

(這不知道是不是成見,但我有同學這樣出家的)

或許這幾年台灣冥想的宗教色彩有少一些,但我不太清楚

來到美國後,發現瑜珈和冥想非常流行,不是一種宗教,反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甚至是潮流

在美國,瑜珈或是冥想的"品牌打造"滿成功的。某某名人也在做瑜珈上電視,

潮流或許可以讓更多人接觸這塊,讓年輕人打破既往成見,

當然有些太過的,給人一種有錢有閒所以我冥想做瑜珈,但內心在意這酷不酷,或是花超多錢上課和治裝

反正,到了美國,一直到認識阿徹,意外提到他以前曾經吃素學佛又打坐半年,

他推薦我打坐,我才開始嘗試,但至今也沒有冥想太多次 (瑜珈之後的不算)。

=========冥想的好處=========

冥想對於身體的好處,這裡我只引用Huffington Post(美國一家全國性媒體)的報導,簡單提一下

(其中訪問者包含哈佛研究員 )

  • Meditation reduces stress. 減少壓力

  • It improves concentration. 提升專注力

  • It encourages a healthy lifestyle. 輔助達到健康的生活型態

  • The practice increases self-awareness. 增加自我覺察 (情緒、想法、習慣)

  • It increases happiness. 增加快樂感滿足感

  • Meditation increases acceptance. 更能接受自我

  • It slows aging. 減緩老化 (認知、增加大腦灰質細胞)

  • The practice benefits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e health.有助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什麼是冥想,還有他的同義詞=========

目前念的第一本靜坐書是書 靜坐-當東方靜坐遇上西方腦科學

去年底回台灣在書店看到標題很科學就買回家看。

一天快速翻完,也學到幾個和冥想沒有關係的小知識,也還算有趣。

以下節自書的第一章:

『 靜坐冥想(meditation),東方宗教稱作打坐、靜坐、禪修、靈修、冥想。

基督教稱沉思(contemplation)、靜思、念經、默禱等,伊斯蘭教可能是沉思、祈禱、誦經。

靜坐源於東方,起源可能是瑜珈傳統,主要是心靜下來觀想,以求得開悟(enlightment, satori)。』

大致上這段幫我把一開始對於眾多名稱的混亂做了個簡單的整理,非常感謝

=========關於冥想(打坐)門派的介紹=========

這本書對我個人最有幫助的是統整了東西方不同門派的靜坐,並各個簡單解說內容和形式, 下面列舉幾個我自己有興趣的門派和書裡的解說: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是1958年由印度法師Maharishi Mahesh Yogi瑪哈理希 帶入美國的一種印度教靜坐方法,是美國最先開始流行的靜坐方式。是一種咒語靜坐,播放符咒學員靜坐閉目默誦,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不涉及專注和沉思。最終目的是開悟,瑪哈理希稱TM為成神之道,提倡TM是科學不是宗教並推廣TM到企業醫院軍隊和運動界。

。正念靜坐(Mindfulness Meditation),被許多西方人認為是佛教靜坐的延伸,由麻州大學心理治療教授Jon Kabat-Zinn卡巴金 大力推廣。卡巴金結合西方醫學的研究方式來研究靜坐對人的影響,他發現靜坐使受試者壓力減低、正面情緒提升、免疫力也會加強。並將他的方法稱作正念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成立減壓門診(Stress Reduction Clinic)幫助一般人處理壓力、疼痛、焦慮和疾病。正念靜坐時,對浮起的妄想雜念採取保持對他們的覺知且不加以判斷,久而久之妄想便會慢慢消失,壓力和焦慮也會慢慢減低。正念靜坐在西方社會有時等於靜坐本身。

接著談到東方的靜坐,文中作者列出眾多東方門派但提醒讀者『靜坐一般包括:坐姿(posture), 呼吸(annapana),和心術或觀想(vipassana)。最好不要過分局限於靜坐的方法,各方法殊途同歸的是心安下來。有些大師甚至主張靜坐前先修行。』

。日本的岡田靜坐法是由剛田虎二郎(1871-1920)因獨特的境作法順利治癒幾個棘手的疾病而成為風雲人物。是老蔣前總統的打坐方式。要點是1) 盤腿手相疊,2)主張由呼吸來修煉丹田是關鍵。用鼻呼吸,吐氣要長並將氣引導到丹田,全身力量去及在丹田。3) 靜坐時對各種雜念不需抑制,隨他通行,所以負面情需都必須從內心剷除、身心也不要受到外在刺激的干擾。4) 靜坐不要抱任何希望也不要預期可以開悟。5) 靜坐就是非思量,若抱持嬰兒般的心境必能捨棄名利。

。瑜珈靜坐。印度的打坐源自吠陀印度教;佛教的打坐根源於瑜珈。瑜珈是印度六大哲學學派之一,強調實踐修持,包括靜坐冥想以便控制身與心。瑜珈系統創造人是Payanjali怕坦加利,西元前300-200年寫了瑜珈經,他所創立的瑜珈稱為王瑜珈(Raja Yoga),強調在三摩地(samandhi)的觀想中達到絕對自由,其最終目的是消除原本無明(primal ignorance)以及確認自我真相。王瑜珈的修持有八個環節,靜坐冥想只是其中幾個環節,且需要先持戒。

。佛教靜坐—七支坐法。佛教靜坐並非一致,主要是七支坐法為主。坐姿要點為雙盤或單盤坐,雙手結印右手在上,兩大拇指相觸至於臍間。脊椎打直,雙眼微閉,輕鬆自然目視鼻下方。嘴唇自然合攏舌抵上顎。頭正下顎微收,雙肩平放放鬆。

。禪宗的靜坐。禪宗是佛教的一支,強調靜坐開悟。日本的禪宗還保持托缽習慣,也保持面壁靜坐,中國的禪宗作者建議參考『禪與生命科學的認知』。日本禪宗的打坐雖然也應用七支坐法但眼睛一般要半睜眼避免昏沉。日本禪宗的靜坐要專注和數息讓妄念消失。

書裡常提到南懷瑾老師,但通堂提到時用的文字都很文言,是位作者敬重並帶領作者入門的老師,

提一下老師的名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

========下面是最近的實作經驗=========

這兩週終於和阿徹進行了今年度的三次冥想(前三次,不是每年只三次,我現在中文很差都不知道該怎麼寫)。

第一次是嘗試阿徹同事推薦的印度老師帶領的門派Heartfulness (Link),主要差別是專注在心,基本上這一個影片是他先解說一點,後面帶二十分鐘的靜坐其前五分鐘有引導。事後討論,我聽起來以為只是類似把專注力放在丹田一樣移到心上,阿徹則是說他覺得是把專注力放在數心跳,他覺得感受很不一樣。我則是惱於前面印度老師引導的時候他的印度口音我偶爾會有一兩個關鍵字聽不懂而需要張開眼睛確認,而且無法完全放鬆。另外,我們冥想時把燈光關得很暗,但影片在冥想時對老師的鏡頭非常頻繁的切換不同角度同時螢幕光度常常跳動,造成我閉眼後無法專注且煩躁。我感覺和這影片和門派沒什麼緣份。 這次冥想結束,我突然想起之前有看到楊定一的影片playlist,和阿徹一起分享,結果我們一邊聽大概沒多久兩人就完全放鬆睡著在沙發上,不知道隔了多久才醒來,事後看我們至少睡了兩個多小時,完全不記得內容,無法告訴你我推不推薦XDDDD

楊定一老師的網路音頻,說實話,我第一次聽也是有口音很不習慣,雖然我知道那不是重點還是無法輕易忽略。第二次聽就是上面寫的,笑完前幾分鐘(呃,很難解釋你聽了就知道)後面瞬間睡著。

第二次是再次使用我去年下載的app: Calm。

https://www.calm.com 這網址也是滿威的。

是一個手機輔助冥想的程式。對於初學者,有guided (引導式),也有幫你設好每天十分鐘,一點一點引導入門放鬆的課程。

他也會依照你冥想的習慣,在時間點提醒你甚至寄信提醒你要冥想(寄信是滿厲害的),可以設定不同背景音樂幫助放鬆,設定不同長度的冥想時間,還有不同目的的冥想program,甚至有看到睡前故事(!),我還沒點開過滿有趣的。

當然,阿徹本人是完全沒有開音樂,雖然他以前有去樹林裡團體打坐。他自己是有老師帶,所以不需要使用程式。我個人是對於宗教相關的老師或活動有些戒心,覺得自己在家聽我比較能隨時查詢確認懷疑或不懂的部分(我很怕被洗腦),所以手機程式對我來說我能隨時控制並選擇我要的部分。當然,和宗教的打坐是否能達到同樣目的我不知道,但目前聽了很多堂個十分鐘的引導式,阿徹有一起和我聽過,認為內容和他學的基本是同路,都是數息,內容也很中性,他也滿推薦我繼續跟著練,只是缺點是入門引導只有十分鐘,他中間解說滿多的,剩下真正安靜冥想的時間很短,當然,也是可以隨時選擇其他課程。若是沒有引導,直接計時,時間到了也會用鐘聲來喚醒你(是喚醒嗎?有時太放鬆很像要睡著一樣一直哈欠)。(我自己有查過Calm有沒有要講中文的人幫忙錄中文版本,我想去應徵,感覺可以幫助推廣華語區用不同的心態看待冥想,應該光念稿就內心平靜下來了,不過地點在LA,而且如果他們對亞洲其實沒有太多年輕人在冥想的情況不了解,很大機率沒有要進華人的市場XD)

之前找過相關的中文程式,因為想要推廣給台灣朋友,但基本都有宗教色彩的部分,音樂也不像Calm一樣可以都是大自然的背影音樂。

忘記是哪一個英文的app,可能是headspace (https://www.headspace.com),可以分享上傳自己錄的音頻,

在裡面我有聽到中文的音頻,但好像還是有宗教色彩。

第三次是阿徹因為被朋友問到推薦打坐的影片,他找了以前他看的先拿給我看。是法鼓山聖嚴法師的解說影片。這是我第一次在影片上看到聖嚴法師雖然之前在台灣很常聽到新聞或文章提到他。我們一起看了幾支,是專注在數呼吸,方法也沒有強制要坐姿只是建議說盤腿效果比較好。阿徹一開始擔心推薦朋友會因為有宗教色彩而失去打坐重點,我這沒有信仰的人看完覺得聖嚴法師很有親和力,連佛法解說都不太帶有傳教意味而且很有哲理,告訴阿徹可以放心推薦朋友,而且我自己也想多看幾集。我覺得有空會找來看看裡面的哲理和哲理背後和打坐的關係。其實法師提到打坐姿勢和方法也是滿簡短的,只是要馬上做到很困難XDDD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youtube上聖嚴法師-學習禪法開始打坐playlist (人間悟語9-1影片link)

所以我想目前主要還是會靠Calm app來計時且紀錄冥想,有機會多試幾個引導式的再上來分享心得。

剛剛查到UCLA也有免費的引導式冥想,但只有英文和西班牙文。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 http://marc.ucla.edu/mindful-meditations

如果各位讀者有推薦的冥想資料或程式,也請多多在臉書頁面推薦給我和其他讀者們,謝謝!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