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生回顧系列 2

  • Writer: Shihan
    Shihan
  • Nov 16, 2024
  • 3 min read

Updated: Jun 28

By Shihan


在密西根 Ann Arbor 研究所時,學佛打坐的時光就像一場夢,畢業後我就加入了科技從業者的大軍,和懿慈一起來到灣區開始世俗的打工人生。學佛打坐已經被我拋諸腦後,現在的我要來好好成就一番事業!


我很幸運可以在NVIDIA體驗我人生第一個Full Time Job,那是2014年,NVIDIA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為電動玩家們提供高品質的顯卡,讓遊戲的畫面更逼真。我很喜歡看每個季度Jenson主持的company meeting,還記得早些時候他曾在meeting時說“我們正站在AI浪潮的開始,如果你是會衝浪的人就會知道,大部分的時間你就只是泡在水裡等待時機,直到某個時候,你看到一個浪快呦出現了,而你剛好在不錯的位置,這個時候你就要拼了命一樣地滑水,拼了命地在浪頭冒出的時候出現在浪尖上,在那之後,你只要維持平衡穩穩地站著,就可以乘著浪駛向遠方。現在就是我們要拼了命滑水的時候,我們要站上去!”年輕的我也被深深地激勵,但又四處看看我的年長一些的同事們,似乎雞血已經被打過無數次,已經沒有感覺的模樣。我不禁又想,也許就只是Jenson為了激勵大家硬掰出來的吧,也許我真的太年輕才會覺得他也是如此相信。那時NVIDIA的股票是30美元



DIY 粉刷投資房
DIY 粉刷投資房

有了工作,有了存款,我也開始研究投資理財的學問。我想在大腦中構建一個思維模型,可以解釋股市的波動,預測經濟的走向,我開始閱讀這種相關的書籍,有經濟學的,心理學的,哲學的,我相信if I want to be smarter than other people, I have to create a model that no one has ever created before。還記得那時訂閱經濟學人的雜誌,裡面有一段時間充滿了各種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論調,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是經濟週期論,說回顧美國的歷史,每隔大約十年就會出現一次經濟危機,現在已經差不多又要10年了,大家快跑吧。雖然我覺得這個理論根本稱不上是個理論,但他非常有效地刺激了我內心的恐懼,於是我就跟著“跑”了,賣了很多NVIDIA的股票,那時後是35美元。當然如大家所知,NVIDIA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而這件事也讓我放棄了trying to be smarter than other people的想法,至少不是我認知的那種“smart”

雖然放棄了being smarter than other people的努力,但我還是對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律很感性興趣。


我開始讀一些成功學的書,覺得有趣的同時又覺得太膚淺,騷不到癢處。再讀一些經濟學的,心理學的。一次偶然的和一新聊天,他提到他最近喜歡看一個YouTube頻道叫“羅輯思維”,主講人叫羅振宇,會介紹很多不同的思想和講故事。我回去也迷上了這個頻道,我尤其喜歡裡面關於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話題。後來羅振宇推出了一個App叫《得到》,裡面會邀請和行各業的老師專家在裡面開付費podcast課程,我就非常興奮地訂閱了許多付費課程。有成功學的《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萬維鋼:精英日課》《吳軍:硅谷來信》,有歷史的《西方史綱50講》,有藝術的《西方藝術課》,有哲學的《伯凡:日知錄》。


我最喜歡的,是看起來最“沒用”的課程,熊逸老師的《熊逸講透資治通鑑》《熊逸佛學50講》。因為很喜歡熊逸老師,我還另外買了他的其他書本著作《孟子趣說》《中國經典思想講稿》《如何讀懂古典文學》《人間詞話的哲學基礎》《政治與哲學的巔峰對壘》,也許是熊逸老師的這些作品能騷到我內心深處的一點“癢處”吧。


那內心的癢處是一個聲音在問:我是誰?我想要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我真的存在嗎?我有自由的意志嗎?還是一切早已注定?自由意志是我的錯覺?


熊逸老師講佛學,是把佛學當作哲學來解讀的,裡面提到佛陀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叫因果律。所謂因果律,就是一起果皆有因,一切因皆有果,沒有所謂的隨機事件。隨機,只是在不了解因果律的條件下,我們看到的假象。如果因果的鏈條是鎖死的,我此刻的想法,動作,情緒,都是被某個“因”所導致,那還有自由意志存在的空間嗎?我們就只是和機器人一樣,只是被機械式的物理定律推著向前走嗎?熊逸老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我也以為我一輩子也不會知道答案了。直到2024年。。。


Comments


You Might Also Like:
bottom of page